华体会综合体育投注

2025年汽车芯片行业现状与前景观察:从认证标准落地看中国芯片突围路径

时间: 2025-04-15 11:41:35 作者: 华体会综合体育投注

  福建用户提问:5G牌照发放,产业加快布局,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?

  四川用户提问: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,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?

  河南用户提问:节能环保资金缺乏,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,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?

  近年来,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地发展,但在汽车芯片这项核心技术,却极度依赖国际半导体产业链供应。依据工业与信息化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超过90%芯片需从国外进口,计算和控制类芯片依赖度更高达99%,功率和存储类芯片依赖度达92%。

  近年来,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地发展,但在汽车芯片这项核心技术,却极度依赖国际半导体产业链供应。依据工业与信息化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超过90%芯片需从国外进口,计算和控制类芯片依赖度更高达99%,功率和存储类芯片依赖度达92%。虽然近年来国产汽车芯片产业也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但在车规级MCU、碳化硅功率器件、智能座舱芯片、无人驾驶芯片等方面,仍大部分依赖于进口。这一矛盾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中愈发凸显:一辆传统燃油车平均搭载700颗芯片,而L4级无人驾驶车辆所需芯片数量激增至3000颗以上。国家认监委近日批准的《汽车芯片认证审查通用技术方面的要求》等5项标准,恰逢其时地为这场变革按下加速键。

  近年来,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,以及智能化、网联化等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快速拓展,对车载芯片的数量和质量又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。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中,电池管理、行驶控制、主动安全、无人驾驶等系统都需要芯片。而且,在新能源汽车电气化、智能化程度慢慢的升高的情况下,其对于芯片的算力、功耗、体积等方面的要求也更高。

  标准的出台不仅填补了国内车规级芯片认证体系的空白,更释放出明确信号——在缺芯危机倒逼、地理政治学重塑供应链的双重压力下,中国正通过制度创新构建自主可控的汽车芯片生态。这一动作背后,是政策层对芯片-整车-用户闭环安全的深度考量,也是产业升级从跟随到并跑的关键转折点。

  当前,英伟达、高通、英特尔等企业占据全球车规级芯片市场80%份额,尤其在无人驾驶域控制器、高性能计算芯片领域形成技术壁垒。国内企业虽在功率半导体、MCU等细分市场实现突破(如比亚迪IGBT、兆易创新车规MCU),但在高端制程芯片领域仍存在很明显差距。

  车规级芯片对可靠性要求严苛(AEC-Q100标准规定工作时候的温度-40℃至150℃),研发周期长达5-7年。国内企业面临三重挑战:

  新立项的5项标准涵盖功能安全、信息安全、电磁兼容等核心维度,与《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》形成呼应。通过强制认证倒逼企业提升技术能力,同时为国产芯片进入主机厂供应链提供通行证。

 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《2024-2029年中国汽车芯片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途预测报告》分析:

  值得关注的是,标准并非一刀切,而是设置分级认证机制。例如,功能安全认证从ASIL-A到ASIL-D逐级递进,既保护初创企业试错空间,又为头部企业划定技术天花板。这种柔性监督管理模式,或将催生中国特有的标准驱动创新路径。

  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超30%,带动SiC MOSFET、IGBT模块需求激增。国内企业已占据全球40%的IGBT市场占有率,但车规级SiC器件国产化率不足5%。

  高通8155芯片垄断高端座舱市场,但地平线、芯驰科技等企业通过本土化适配实现差异化竞争。2023年,国产智能座舱芯片市占率突破15%。

  英伟达Orin芯片算力达254TOPS,但国内黑芝麻智能A1000芯片已实现76-196TOPS灵活配置。随着L3级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,国产大算力芯片将迎来爆发期。

  汽车芯片行业正经历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范式转换。认证标准的出台既是产业规范化的里程碑,更是技术创新的助推器。未来三年,行业将呈现三大趋势:

  这场由标准引领的变革,终将推动中国汽车芯片从有芯之痛走向强芯之路。当国产芯片渗透率突破50%的临界点时,中国或将在全世界汽车工业百年变革中,书写属于自身个人的标准定义权。

  想要知道更多汽车芯片行业详情分析,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《2024-2029年中国汽车芯片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途预测报告》。

  3000+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+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+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+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

上一篇:辣汤早新闻 徐州这里拟征收土地……

下一篇:110%的体会合资中型SUV只需13w多!